1. 350vip浦京集团

                1. 自动化技术在制药设备管理中的应用
                  阅读 :4162次 更新时间:2023-07-24

                  摘要:设备管理是生产企业高效率运作的基础,制药行业设备管理也是如此,随着科技不断进步,自动化技术与生产设备高度集成 ,在满足生产自动化、少人化 、连续化、绿色化的情况下 ,同时也为设备的在线管理 、智能管理提供了便利 ,本文从设备管理角度分析自动化技术起到的作用,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路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:自动化 ;设备管理;管理阶段 ;在线管理;预测维护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一、前言

                  医药作为刚需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、消费水平升级 ,新医保等政策的推进,我国医药行业需求潜力巨大 。有数据显示 ,90年代以来,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20%以上的速度增长,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%的增长速度。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高技术支柱产业 。2016年到2021年 ,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20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.9%。预计2025年,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。是未来十年全球增长潜力巨大的医药市场。

                  二 、设备管理的生命周期

                 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 ,追求设备综合效率 ,应用一系列理论、方法,通过一系列技术 、经济 、组织措施,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(从规划 、设计 、选型、购置、安装 、验收、使用、保养、维修、改造、更新直至报废)的科学型管理。

                 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阶段可分为前期管理阶段 、运行维护管理阶段、轮换报废管理阶段,据不完全统计,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,影响最大的是前期管理阶段 ,占比约60% 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要想通过自动化技术做好设备管理,首先要做好前期管理阶段工作,也就是规划 、设计 、制造 、选型、购置、安装等环节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   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 ,结合法律法规要求 、满足工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型 ,如果选型设计不合理 ,不但会给后期维护带来不便,而且会影响生产的使用与运行 。

                  三、自动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

                  新版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》取消了GMP认证,改为强化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,业内认为 ,未来制药设备需求或将平稳释放 ,行业有望从短期爆发式增长转化为长期稳健增长。

                  医药行业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,而制药设备是保证制药企业稳定发展 、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基础。近年来,随制药设备不断趋于复杂化、大型化、连续化及自动化 ,设备的状态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。制药设备的管理失控将严重影响药品生产质量、用药安全、威胁人们生命健康。制药设备的管理将减少设备故障率,让生产更加可靠,保证企业生产良好运行 。制药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,考虑原料药生产安全,尤其涉及“两重点一重大”的安全需求,对制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需求,设备管理是否科学合理,重点设备是否在线管控将很大程度影响生产安全。精益化生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,设备的高效率利用、高使用率,及良好的运维管理 ,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,保证制药企业生产质量 ,提升企业产能。因制药行业的相关规范及高质量要求 ,对设备设计、生产加工 、安装 、运行维护等都提出高要求,设备均需要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进行设计确认(DQ) 、安装确认(IQ)、运行确认(OQ)、性能确认(PQ) ,设备出厂前也要严格执行出厂FAT,对各项设计生产性能情况进行确认。只有保证了设备的机械性能 ,才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 、保证生产安全 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、有利于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、缩短平均故障修理时间MTTR/评价故障间隔时间MTBF、减少设备故障停机。

                  设备管理是企业很关注的一个模块,现代化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管理的结合能够为设备管理带来便利,而设备的在线管理 、优化分析 、预测性维护是目前原料药企业的一个难点,各企业都在不同角度 、不同程度的尝试努力和提升 ,有个别企业已经在局部有所提升并值得推广 ,而由于制药行业的保密特性,这些局部提升的技术很难推广,所以导致设备管理方面的系统性提升空间很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四 、自动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举例

                  1、数据采集、报警、监控方式

                  数据采集主要以传感器为主 ,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,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 ,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,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。通过变送器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转换为标准信号接入PLC,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 ,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。从而控制生产过程,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与报警。

                  2、设备综合效率OEE等监控

                  设备综合效率是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,简称OEE。一般 ,每一个生产设备都有自己的理论产能,要实现这一理论产能必须保证没有任何干扰和质量损耗。OEE就是用来表现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理论产能的比率 ,它是一个独立的测量工具 。

                  OEE的计算虽然简单 ,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,当与班次 、员工 、设备 、产品等生产要素联系在一起时,便变得十分复杂,利用人工采集数据计算OEE显得麻烦费事,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使OEE计算变得简单便捷 ,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模块 ,可以轻松地获取有关设备的生产信息,为OEE提供最有价值的数据,同时 ,也可以生成实时的生产信息报告 ,包括故障停工,在制品信息和OEE等。通过这些有价值的数据,从而实现企业降低设备的故障以及维修成本,加强设备管理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;通过明确操作程序,提高劳动者的效力、增加生产力;通过解决工艺上的瓶颈问题,提高生产力;提高产品质量,降低返修率。

                  3、设备总线管理-仪表、阀门阀岛

                  总线仪表是通过数据通讯总线连接的一块或多块仪表 ,进行数据通讯 、读取 、管理 。总线仪表读取到计算机系统中 ,在采集、监控、记录、报警功能以外,还可以实现仪表设置参数的读取、修改、仪表检修日志等功能,这样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与仪表相结合,实现仪表在线调试、运维 。总线阀岛是由多个电控阀构成的控制元器件,它集成了信号输入/输出及信号的控制,犹如一个控制岛屿。总线阀岛通过通讯总线连接到计算机系统 ,可以实现阀岛上阀片控制,同时实现各阀片工作状态的监视,如开 、关、故障等状态 ,可以实现阀片开闭次数的记录,如获取阀片理论开闭次数,可以在程序中设置阀片开关次数报警 ,等开关次数达到上限后提醒工作人员现场维护或者更换,以免影响生产 。同时,也可以检测阀岛气源压力用于压力不足时的报警 ,计量阀岛耗气量以对比分析阀岛工作是否有泄露等异常情况 ,保障了生产安全 ,同时也响应了“双碳”政策,节能降耗。

                  4 、OTS培训

                  现代化生物制药装置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。随着DCS、先进控制、装置优化 、计划调度等高技术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,工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,而工艺过程的原理、过程本身的动态行为以及控制对象之间的制约关系等,已越来越多地被复杂的、先进的控制策略所考虑 ,并且集成到了生产装置的控制系统之中,这对工艺过程的控制和平稳生产操作来说,无疑是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。但是对于装置工程师 、控制工程师 、生产操作员来说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,他们必须学习掌握这些新的、先进的控制系统,熟悉调节控制的方法,全面掌握和了解工艺过程本身的原理以及其动态特性等等,因为他们的工艺知识 、经验和技能水平是工厂安全、顺利开工的前提,也是保持平稳生产和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。

                  OTS系统是针对用户的这些需要,帮助用户获得全面的、全流程的 、动态的工艺知识和操作体验,以及对控制方案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。OTS系统是针对用户装置的实际情况,充分考虑实际生产的各项参数,运行工艺过程理论、自动控制理论制立全面的客户化装置模型,对生产装置和控制系统实现完全的复制。从而实现操作仿真培训,控制策略检验,动态工艺研究 ,先进控制辅助等一系列功能。帮助企业实现装置高性能运转和可持续的长周期的优化运营 ,并获取最佳经济效益。

                  5、电子化设备管理

                  设备管理的电子化,即由信息系统来完成设备的档案管理、点巡检管理、预防性维护管理 、故障管理 、备件管理、维修成本统计、特种设备管理等,使人工管理过程中一些定性的 、随机的成分转变为定量的、标准的、规范的管理,提高设备管理的工作质量、效率和现代化程度,辅助制定设备管理工作决策 ,最终实现减少设备故障率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、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,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。

                  五、自动化技术如何很好的结合到设备管理中

                  要做好设备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管理的结合 ,首先 ,要有熟悉自动化技术且了解生产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,提升相关工程师专业技能、集成技能是很有必要的,这样这样,工程师才有可能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中 。其次,工程师要与生产部门充分交流沟通,弄清楚设备管理、运维的关键指标有哪些,设备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设备的运维方法。结合IOT技术形成设备管理台账,可以将二维码、RFID、VR、信息化技术等技术融入到设备管理中,让现有的资产为设备管理所用,甚至可以结合企业需求,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个性化设备管理模型或软件平台,让企业相关人员都参与进来 ,增加大家设备管理意识 ,提升设备管理能力 。

                  六、结束语

                  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,设备管理也随之在逐步完善和智能 ,完美的设备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企业长期的摸索和优化 ,把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管理完美结合,将会给企业设备管理带来便利和效率 ,让生产设备管理也变得精益化 、智能化。

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
                  [1] 陈晓敏.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在EPC项目中的设计[J].设备管理与维修,2022(3):100-101

                  [2] 覃仲欣.蔡锦源.PLC在制药工业中应用研究[J].广西轻工业,2010,(11):41-42.

                  [3] 林小峰.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4

                  [4] 王少杰.控制阀性能评估系统的研究[D].浙江工业大学,2015.

                  [5] 我国制药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:智能化、自动化、集成化

                  [6] 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

                  【首页】  
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: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氨基酸发酵过程中的应用
                  下一篇 :喜报丨350vip浦京集团荣任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第七届理事单位
                  回到顶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XML地图